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鞍本重组撬开“央地合作”新空间

鞍本重组撬开“央地合作”新空间

...

新华财经沈阳3月2日电(记者王炳坤 李宇佳)近年来,我国一批传统制造业进入兼并重组高发期。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标志性案例,“鞍本重组”救活省属国企,带动地方经济,盘活优势资源,突破原创技术,凸显出龙头央企与地方合作的广阔空间。

如何推进整合融合工作?“要素管控+管理移植”成良方

记者近日走进本钢北营公司轧钢厂,偌大厂房内热气腾腾,工人们有条不紊地组织生产。鞍本重组短短一年,北营公司就盈利1.84亿元,业绩端也印证了公司的经营活力和韧性。

2021年10月,拥有上百年历史的鞍钢、本钢正式挂牌重组。重组后新鞍钢集团粗钢年产能达到6300万吨,位居国内第二、世界第三位。全国排名前10的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由此提高到42%,形成“南有宝武、北有鞍钢”的钢铁产业新格局。

“重组只是起点,整合融合才是关键。”鞍钢集团总法律顾问计岩说,鞍本整合融合推进工作以“要素管控+管理移植”解决管理整合问题,“特别是鞍钢向本钢移植一系列制度规章和管理方案,助推本钢市场化改革,成为重塑本钢活力动力的关键。”

春节刚过,本钢多家单位正在进行绩效核算,2016年发轫于鞍钢朝阳钢铁公司的“契约化承包经营”模式,在鞍钢众多单位推广见效并经过优化完善后,正在向本钢移植。

“年初,各生产经营单位的管理层‘揭指标竞聘、带契约上岗’,上级对各单位充分授权;第二年算总账,完成指标的有奖励,完不成的挨处罚,甚至单位管理层集体辞职。”本钢董事长杨维说,目前这项“利益捆绑、风险共担”的改革已在本钢9家单位18个点位试点,层层调动了每个环节的积极性,新5#高炉连续4个月破月产纪录,汽车板产量创历史新高,人均实物劳动生产率由570吨提升到706吨。

除了抓住人的决定因素,鞍钢集团还推动本钢加强资金管控,去年本钢财务费用降低50%以上。同时加速本钢对亏损企业的专项治理,按照“强化管理提升一批、重组改造一批、清理淘汰退出一批”三种方式,去年本钢减少亏损企业38户,降幅73.1%,减少亏损额11.5亿元,降幅51.6%。

“1+1>2”效应持续释放

此次重组注重做好生产经营的深度协同,推进企业与地方的深度融合,使得“1+1>2”效应持续释放。

计岩介绍,鞍本重组融合推进组下设招标采购、物流运输、科技研发、市场销售等20个专项组,一年来已完成590项改革和协同任务,实现协同创效26.17亿元。

做强自身的同时,新鞍钢集团也在服务辽宁振兴上当先锋。“辽宁省以‘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大局意识,将本钢管理权交给央企,鞍钢倍感责任重大,须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担当。”鞍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成旭说。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关键是要完整构筑一个具有拉动力的产业链条。鞍本重组后,新鞍钢集团粗钢产量占辽宁省的58.6%,占东北三省一区的33.5%,大幅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同时,鞍钢集团深化“双鞍”(鞍钢与鞍山市)“双本”(本钢与本溪市)融合,在税收、项目投资、产业链延伸、就地配套率上向当地倾斜,变央企与地方经济的“两张皮”为良性互动。

目前,鞍钢与鞍山市、本钢与本溪市均成立地企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高层会商、月例会等工作机制谋划对接项目。过去两年,鞍钢集团在辽宁地区完成投资分别达115.7亿元和137.7亿元,分别增长37.3%和19%。鞍山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李涛说,“双鞍融合”进入历史最好时期,现在双方打开大门、谋划合作的红利正在释放。

鞍钢集团的绿色转变怎么走?

西鞍山铁矿是我国开工建设的规模最大单体地下铁矿。这一总投资229亿元的项目建成后,将年产铁精矿达千万吨级,进一步增强我国铁矿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西鞍山铁矿提前29个月就办完所有前期手续。”鞍钢集团战略规划部副总监李莉说。

在鞍本重组整合融合工作中,鞍钢集团充分发挥鞍、本两地铁矿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生产柔性化、矿山绿色化、管控智能化等“六化”发展,加快推进“三个一批”项目。

聚焦打造“双核+第三极”产业发展新格局,鞍钢集团组建了新材料、能源环保、智慧服务三个产业发展专班,推进水渣、供应链、低温液体、废钢、碳材等各产业整合发展;推进同类业务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支柱型企业;把钒钛产业确立为“第三极”产业发展的排头兵,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有力支撑。

鞍钢集团总经理戴志浩表示,未来,集团将按照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继续推进区域内兼并重组,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提升行业地位和竞争力。同时将以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低碳发展为战略指引,对沿海钢铁基地进行绿色升级,全力打造千万吨以上规模的钢铁精品基地,努力实现鞍钢集团“十四五”时期“7531”(7000万吨粗钢、5000万吨铁精矿、3000亿元营业收入、100亿元级利润)战略规划目标。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