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正文

【财经分析】国内汽车芯片产业进入“中场” 厂商竞争压力变大

【财经分析】国内汽车芯片产业进入“中场” 厂商竞争压力变大

...

新华财经上海3月31日电(记者杜康)30日落幕的2023国际集成电路展览会暨研讨会(IIC Shanghai)上,聚集了多家新能源汽车芯片厂商。汽车芯片近几年一直保持着较高的产业热度。不过行业人士表示,目前汽车芯片很多赛道聚集了大量相似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与新能源汽车厂商形成生态合作,将是企业活得好、活得久的关键。

本土汽车芯片产业蓬勃发展

此次举办的“IIC Shanghai”展览会由AspenCore主办,上海市交通电子行业协会、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等三十余家权威行业协会、高园区、高校研究院所提供支持。

“路遥知马力。在2023年全球经济变数增大的前提下,更考验各厂商应对市场变化的决心和耐力。IIC Shanghai的召开彰显了业界对中国市场的信心。”AspenCore亚太区总经理和总分析师张毓波表示。此次展会汇聚了200多家国内外优选展商,覆盖集成电路、半导体分立器件、代工、封装、测试等多个领域。

新能源汽车芯片是此次展会焦点之一,讨论热度高。行业人士介绍,国产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给本土供应链带来了机会。汽车的电动升级、智能升级,带来了很多汽车半导体应用的增量空间。在一些新兴领域,如自动驾驶,国内芯片企业已经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尤其是此前汽车行业持续了一两年的“缺芯潮”,给了本土芯片较大空间。本土芯片由于其日渐成熟的技术、更稳定的供应,以及价格优势,为更多本土汽车厂商所接受。

展览会上还有多款新品发布。前身为美国仙童半导体电机产品线事业部的旋智科技在展览会举办期间发布了应用于汽车直流无刷(有刷)电机的内置N-FET预驱微控制器SPD1179,为车载12V直流电机应用提供了高性能、高集成度和高可靠性的解决方案。据悉,电机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三电系统之一,占到了整车价值的约10%左右,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为核心的零部件之一。

旋智科技销售副总经理丁文介绍,国内的车规芯片生产线正逐渐成熟。汽车芯片对可靠、稳定等性能有更高要求,与此对应,对产线的要求也较高。两三年前国内基本没有车规级别芯片产线,如今,国内车规芯片产线数量越来越多,产线不良率逐步下降,“未来旋智科技会将车规芯片的生产从国外移到国内。”

行业进入“中场” 汽车芯片厂商竞争压力变大

汽车芯片热度高的同时,行业人士表示,产业已经进入“中场”。汽车芯片厂商应明确自己的产业链定位,与车企形成稳固的生态合作,或能活得更好、更久。

国内芯片产业投融资整体已经进入“深入区”。长石资本管理合伙人胡可介绍,国内半导体股权投资周期在2020年到达了顶点后,从2021年、2022年开始持续下降。虽然2021年高估值的企业项目增多,但是整个半导体行业总的融资额在减少。2022年继续延续这一态势,半导体项目IPO频繁破发,一些早期项目募资开始变得困难。行业估值开始进入调整期,目前仍未调整到位。

中鑫资本合伙人王宝柱也介绍,与前两年相比,汽车芯片赛道已经基本被占满,未来的半导体创业项目需要更高的门槛和技术。也有行业人士也表示,汽车芯片已经可以观察到“国产替代”变成“国产相互替代”,“我们看到很多赛道,相似产品非常多,肯定有一部分企业会面临激烈竞争。未来本土汽车芯片厂商应该更明确自己的定位,比如更聚焦于某一个领域,比如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或传感器,提升产品技术含量。”

而汽车芯片具有高投入,回报周期长的特点,让企业面临更多的经营风险。“汽车芯片即使已经生产出来,还要被客户测试一两年后才能慢慢‘上量’,售后周期明显拉长。”丁文说。

弘卓资本管理合伙人赵文军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新能源汽车芯片领域会产生大量本土企业。但与消费电子发展路径相似,到了再下一阶段,行业集中度会提升,这意味着大量本土汽车芯片厂商将会消失。“如何活下来,是本土汽车芯片厂商要认真考量的一个问题。与本土新能源整车厂形成更稳定的生态合作,或可以有效增加他们的存活率。目前一些造车新势力都较有意愿尝试国产芯片。”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