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正文

消费金融再迎大行巨头 行业马太效应或将加剧

消费金融再迎大行巨头 行业马太效应或将加剧

...

新华财经上海6月2日电 (记者 魏倩)消费金融行业迎来大行巨头。

日前,控股子公司建信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建信消金”)已获准开业。这是行业第31家消费金融公司,也是第3家国有大行控股的消费金融公司。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天然具有资金和用户优势的建信消金,有可能搅动梯队效应明显的消金市场,成长为又一个巨头。联合资信认为,掌握了先发流量红利、自营业务能力建设较好以及股东背景强的头部消费金融公司,有望保持“强者恒强”态势,马太效应将进一步加剧。

消金行业来了个巨头

筹建8个月后,建信消金获准开业。

根据开业批复,建信消金注册资本为人民币72亿元,由、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起设立,持股比例分别为83.33%、11.11%和5.56%。

以注册资本规模来看,建信消金仅次于蚂蚁消金公司(185亿元)、招联消金公司(100亿元),排名业内第三;以股东背景来看,建信消金是继中银消金、中邮消金后,第3家国有大行控股的消费金融公司。

作为六大国有银行之一,建行对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惦记”已久——早在2019年,建行就在筹谋成立消费金融公司。3年之后,建行获准筹建建信消金公司,这是当年监管部门唯一批设的消费金融公司。

建行表示,本次投资主要围绕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和新兴消费业态,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践行普惠金融理念。

据记者了解,建信消金正在组建团队,以备开业。今年5月,建信消金已启动社会招聘。

建行在公告中表示,将按照法律法规相关要求严格履行有关程序,推动建信消费金融尽快开业运营。

梯队效应明显

自2010年开启试点以来,消费金融公司已发展13年。已开业的30家消费金融公司,梯队效应明显,呈现“强者恒强”局面,盈利能力分化明显。

头部梯队中,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3家公司的净利润和营收已连续3年稳居前三,净利润均超15亿元,营收均超过100亿元。特别是常年稳坐“头把交椅”的招联消费金融公司,2022年营收、净利润分别为175亿元、33.29亿元。

两家国有大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中银消金公司、中邮消金公司,尽管2022年净利润增速同比下滑,但净利润也分别达到6.56亿元、4.43亿元。

从披露业绩的公司情况来看,2022年消费金融行业的净利润增速有所放缓——仅有5家净利润同比增速超过50%,还有6家净利润增速同比明显下滑。其中,有9家消费金融公司去年的净利润不到1亿元。

对于建信消金的入局,行业关注度颇高。这是因为建信消金背靠建行,天然具有资金和用户优势。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可以与母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等业务形成互补,完善业务链条。从建行自身业务结构来看,该行个人零售业务优势突出。截至2022年期末,建行个人手机银行用户数达4.46亿户,月活用户数1.33亿户;建行个人消费贷款2954.43亿元,较上年增加624.64亿元,增幅26.81%;信用卡贷款余额9248.73亿元,较上年增加286.51亿元,增幅3.2%。

行业复苏整体可期

消费金融行业是我国服务中低收入人群金融服务的一支主力军。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消费金融行业资产总额8844.41亿元,负债总额7847.23亿元,累计发放消费贷款7.17万亿元。

目前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大体呈现三个特点:首先,参与主体多,多层次消费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其次,产品创新能力强,场景金融覆盖面持续扩大;最后,重视科技投入,用户体验增强,市场更加下沉。

不过,近年来,受疫情、利率下行等因素影响,消费金融行业面临重重挑战,经营承压。以招联消费金融为例,招联消费金融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速为个位数,而此前两年均为两位数。

一家头部消费金融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从年初到6月,消费复苏态势还是较为明显的,具体表现在餐饮、旅游以及一些重要的消费节点上,消金业务都有一定回暖,但全年来看,经营压力不小。

另外,消费金融公司之间竞争也趋于同质化,技术、资金、客群、风控、合规经营等都将决定消费金融公司的综合能力。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消费金融应继续加快和深化数字化,并重点在加大对新市民群体的服务、开发消费金融产品和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三方面寻求突破。

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预计,除了在相关场景布局之外,未来建信消金也会加强同其他股东方的合作,向其他重要消费场景和平台布局。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