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 > 正文

【财经分析】N型硅料需求有望集中释放 大全能源“智造”引领发展

【财经分析】N型硅料需求有望集中释放 大全能源“智造”引领发展

...

新华财经北京7月15日电(记者闫鹏)近日,硅料价格逐步止跌持稳,尤其是N型硅料出现反弹,恰逢我国多晶硅龙头(688303.SH)内蒙古一期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顺利投产并满产运行,再度引起市场各方关注。

凭借在高纯多晶硅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在牢牢把握N型硅料领域优势之外,也在横向拓展12英寸晶圆制造区熔级硅料,一期1000吨半导体级多晶硅项目即将迎来投产。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持续赋能高纯多晶硅的生产,新疆、内蒙古基地已经实现了“数字制造”,并正在努力向“智能制造”转型,让其作为行业头部明星企业标杆示范效应愈加显著。

满产运行 N型硅料需求有望集中释放

自2022年11月起,硅料价格呈现下跌趋势,而后进入急涨急跌模式。进入今年7月以来,随着市场供需关系转好,硅料价格整体止跌持稳,尤其是N型硅料出现反弹。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一周,国内N型料价格区间在7.2-8.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7.42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0.68%;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6.00-7.4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6.57万元/吨,周环比持平。

硅料分会分析师陈家辉认为,一方面,当前部分企业签单已至月底,多晶硅现阶段库存已接近合理水平,前期库存转移向下游;另一方面,三季度N型电池产能开始释放,拉动N型硅料需求,使得部分企业高品质料紧缺的情况。长期来看,供需关系有转好迹象,因此预期后续多晶硅价格将持稳运行。

随着P型电池接近理论极限转换效率,转换效率更高的N型电池成为首选。2022年,N型电池尤其是TOPCON和异质结电池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硅片、电池、组件 P向N型的转变过程中,下游采购在关注多晶硅的性价比的同时,也对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N型硅料已经实现批量供给,并已获得下游主流客户的验证通过。近日,内蒙一期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也顺利达产,产能跃至20.5万吨,并且正处于满产状态。此外,内蒙古包头二期10万吨多晶硅项目预计于今年年底建成投产,届时名义产能将达到30.5万吨。

华创证券电新行业分析师黄麟表示,本轮硅料产业链价格见底后,有望刺激需求集中释放。硅料降价将逐渐向下游传导,各环节成本压力释放,终端电站项目收益率提升。因降价产生的悲观预期和观望情绪有望逐步修复,装机需求或将集中释放,预计三季度光伏行业将迎来旺季,排产有望明显提升。N型TOPCon产品供不应求,红利有望较长时间维持。

在2022年业绩说明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基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变革的紧迫性,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达成的共识,中国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国策及光伏相关政策的推动,以及平价上网所带来的光伏发展的经济性,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即使(硅料价格)短期有波动,我们对光伏行业长期的发展充满信心。

瞄准高端 半导体级多晶硅即将投产

半导体级多晶硅是生产半导体硅片的关键原材料,半导体硅片则是集成电路的关键材料。半导体多晶硅纯度一般需要达到9N-11N标准,对硅料去除杂质的工艺技术要求近乎苛刻。放眼全球,达到该工艺技术水平的企业并不多。

五年前,已开始布局半导体级多晶硅产品,并将突破目标定在了行业最高端的区熔级硅料领域。经过数年在半导体级硅料领域的辛勤耕耘,即将迎来新业务的收获时刻。

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在内蒙古规划2.1万吨半导体级硅料,目前一期1000吨半导体级多晶硅项目正在有序建设中,预计于今年三季度投产。项目投产后,产品还需经过下游客户的使用论证。

值得一提的是,与鑫华半导体、黄河水电从6英寸工业器件用硅做起,再向8英寸、12英寸用硅逐步迈进路线不同,的半导体及硅料产线瞄准的是12英寸晶圆制造的区熔级硅料。待下游集成电路制造客户认证后,将择机实施后续2万吨的产能建设。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我国半导体级多晶硅供给主要依赖于进口,这也成为了制约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整体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未来随着信息化向智能化的社会变革,中国集成电路的大规模发展迫切需要建立安全、稳定、高效的国内供应链体系。

智能制造 让高纯多晶硅生产提质增效

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是当下社会的共识。深谙多晶硅行业特点,早早深度剖析了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和突破口,在2019年11月启动“数字化制造项目”,吹响了数字化转型的号角。

据了解,制造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核心在于生产制造领域,多晶硅行业生产环节既需要对大化工装置的生产进行全局管理,又需要对成品批次与质量数据进行精细化管理,生产环节中各项工艺参数复杂,设备装置多,这对于数字化转型提出更高的要求。

结合多晶硅生产的行业特点,通过物联网技术采集生产设备的海量运行数据,建立了全厂数字孪生模型,对全厂多晶硅生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实时监控与分析,同时应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算法等技术,对海量生产工艺数据、制造数据以及设备数据进行建模分析,推进基于质量及成本最优生产模型的多晶硅生产制造模式落地,保障了各生产装置的连续、平稳、质优、高效地生产,最终实现了向“数字制造”的转型发展,在行业构建起领先优势。

正是凭借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一方面,可以规模化降低人工成本、严格管控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提升生产工艺降低原材料和能源单耗;另一方面,加上持续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提供的多晶硅产品各项质量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多晶硅销售成本从75.21元/公斤显著下降至58.48元/公斤,2023年一季度单位成本再度下降至53.45元/公斤,公司的成本、费用长期处于行业较低水平;99%以上的产品达到电子三级水平,90%以上的产品达到电子一级水平,远超级多晶硅特级品国家标准的指标要求,位于行业前列。

表示,公司将继续沿着规模化、专业化和差异化的路线前行,以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为纽带,以成本、质量、产能为抓手,聚焦于高纯硅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通过向原材料工业硅纵向一体化,向半导体硅、有机硅横向一体化,强化核心竞争优势,短期提升现有多晶硅产品的性价比;长期整合技术和团队的经验、技能不断地快速开发出高质量、低成本、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编辑:张瑶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