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财经上海10月19日电(记者孙越) 做市业务正在成为券商新的盈利增长点。近日,、等多家券商公告了做市业务的布局计划。业内人士认为,做市业务可以一定程度提高做市股票的流动性,也能与投行、财富管理等业务实现良好的协同。券商做市业务的不断发展,也对券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做市业务再升温
做市是一种业务模式,指在各类市场中参与交易的投资撮合行为,买卖价差收益是做市商的最主要收入来源。截至目前,券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外场、场内外衍生品市场、新三板、板、北交所、公募REITs等业务中担任做市商。
多家券商正积极申请做市业务资格。10月17日,公告称,公司计划申请多项做市业务资格,分别是申请上市证券做市交易业务资格,开展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证券交易所债券做市交易业务与北交所股票做市交易业务。在此之前,也公告称,关于申请股票期权做市及上市证券做市交易业务资格暨增加业务范围的议案获得通过。
此外,已有展业资格的做市券商也对后续经营作出规划。如表示,公司将不断丰富策略指数产品体系,提供满足各类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继续拓展做市领域的资源投入,完善自有资金投资体系。
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券商之所以积极布局做市业务,一是做市业务能提升与投行、财富管理的协同联动,延展客户链条,推动券商向“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转型发展;二是发展做市业务,有利于强化券商场内场外衍生品业务的协同发展,提升风险对冲能力。
北交所做市商扩容在即
今年2月,北交所引入做市商制度,券商积极涌入这一“新赛道”,截至目前已有15家券商开通北交所做市交易权限。记者获悉,做市门槛下调后,更多券商正筹备申请业务资格,北交所做市商扩容在即。
据悉,今年9月初,中国证监会下调了北交所做市交易资格的门槛,券商的净资本要求由100亿元调整至50亿元;连续3年分类评级为A类A级(含)以上调整至近3年分类评级有1年为A类A级(含)以上,且近1年分类评级为B类BB级(含)以上。门槛下调后,符合扩容资质的券商在20家左右,其中多数为深耕新三板做市、参与北交所业务热情较高的中型券商。
记者了解到,拟申请北交所做市交易业务资格的券商将于10月16日至10月20日参与仿真测试。此次参加仿真测试的券商共有10家,分别是开源证券、上海证券、首创证券、、财信证券、、、湘财证券、以及江海证券。据悉,此次测试目的是评估拟开展北交所做市交易业务的会员技术系统准备情况。
做市业务空间广阔
在机构人士看来,券商做市业务空间广阔。按照测算,预计2023年券商行业做市收入约为518亿元,占券商行业2021年营业收入比重为10%。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稳健发展和券商做市资格逐步放开,券商行业做市收入在10年后有望达到2500亿元左右。
“做市业务最直接的影响是提升市场流动性。对券商而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冲投资、交易的风险,并和财富管理、信用、机构、投行等业务线均有形成协同效应的空间。”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刘嘉玮说。
做市业务对券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陈福表示,做市制度的发展利好头部券商。做市业务对券商的综合实力有较高要求,券商应有较为雄厚的资金实力,通过充足的库存标的满足投资者的交易需求;需要有成熟、系统的分析能力,以提供准确的报价;此外,券商还需要有广泛的客户基础,以实现交易的连续性。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