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 > 正文

关注度逐步上升 业内热议ESG投资如何本土化

关注度逐步上升 业内热议ESG投资如何本土化

...

新华财经北京6月7日电(记者黄一灵)随着社会责任投资在国际上呈现主流化的发展态势,我国社会各界对于和环境(E)、社会(S)、治理(G)因素相关的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的关注度逐步上升,资产规模也在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政府、金融机构、科研与评级机构、企业等协同发力,正在积极构建中国本土化的投资体系。在过程中,“本土化”与“国际化”如何顺利接轨、畅通交流,一直备受行业关注。6月6日-6月7日,2023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论坛在上海举办。期间,由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主办、上海农商银行协办的“投资如何本土化”主题发言环节邀请了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与会嘉宾认为,在投资本土化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理念问题。“要从传统的利益最大化投资转向商业目标和社会目标并重的社会责任投资。”中国原董事长姜建清说。

同时,关注双重目标的实现,就意味着资本不能只是短期逐利,还需要树立长期目标。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要求我们所有的企业和资本必须关注环境、履行社会责任、完善治理体系”。

在实践中,投资本土化关键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利用好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无论是从国际经验还是我国的国情来看,政府可以对投资生态体系的建设起到举足轻重的引导作用。2020年9月,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双碳”目标,我国投资进入发展快车道。目前,各级政府在制度设计、信息披露、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并取得了良好进展,一批金融机构和企业开始践行理念。

投资的本土化既不是照搬照抄国际经验,也不能孤立于国际体系之外。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投资体系,完善我国的信息披露、评价标准是重中之重。如何把握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关系?如何让本土的体系既能够被国际标准所接纳又符合我国的国情?姜建清认为,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的国情在很多方面具有特殊性,比如我国的社会责任需要更强调乡村振兴、中小微企业赋能等,我国的信息披露和数据基础也与国外不同;在认清这个现实的基础上,我们要推动国内与国际标准的对接,主动参与国际相关标准的讨论和制定,为的发展和完善贡献中国的智慧。

投资体系的本土化离不开投资机构、金融机构的实践与经验。“上海农商银行从2007年开始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今年首次发布报告。2023年初明晟公布的最新评级结果中,上海农商银行获得目前境内上市银行最高评级——A级,体现了良好的管理水平。”上海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顾建忠介绍,在新一轮战略中,上海农商银行提出打造“管理的示范银行”这一目标,从可持续经营内生能力和品牌建设角度推进,在追求商业价值的同时,更追求社会价值,全力打造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的典范、打造长三角最具绿色底色的银行、打造普惠金融赋能社会治理的上海模式。

而金融机构从传统金融业务逐步转向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大量的挑战,如何寻找到合适的定位和新的机遇,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要高度重视金融服务业在投资本土化方面的作用,投资已经成为金融市场的焦点,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方说像我们国家已经建立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启动了全国的碳交易市场交易,包括我们也宣布了不再新建境外的煤电项目,积极参与了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扎实推进低碳转型的工作,这些都给金融业带来了崭新的机遇和挑战。”姜建清说。

对于怎么样做好本土的投资?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可持续金融学科发展基金学术主任邱慈观提出了具体的建议:“第一是我们的基金经理人必须要加强专业能力,非常熟悉投资策略的具体应用;第二是要加强社会整体的认知;第三是政府要参与本土化的讨论,要看到理念与中华文化的一些传统观念是非常一致的;第四是可以通过公开甄选产品来提高我们社会的认知跟投资人的兴趣”。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