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财经北京6月20日电(丁晶 李唐宁)今年以来旅游行业全面复苏,推动了租车出行需求爆发。多个租车平台数据显示,今年“端午”租车订单需求火爆,预订增速超过往年同期。
与此同时,行业的快速扩张和租赁公司良莠不齐也引发了经营乱象。记者调查发现,第三方租车平台的相关投诉量处于高位,平台核验与管理不规范、收费不透明、格式条款有失公平等问题屡见不鲜。专家提出,汽车租赁公司鱼龙混杂,既需要消费者作出区分和辨别,更需要完善监管制度,下一步应严格规范电子商务平台经营,线上清退与线下整治同步,推动平台企业和租车行业的规范发展。
租车行业“全面开花”吸引多方关注入局
随着积攒已久的出游需求得到释放,今年旅游出行市场消费强劲复苏。据文旅部门测算,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预计2023年,我国国内游约为45.5亿人次,同比增长约80%。
而随着旅游经济的恢复,旅游相关产业火爆,尤其是给租车行业带来了强大活力。临近端午假期,多家租车平台发布了出游趋势报告,显示租车需求持续火热,多项指标已超2019年水平。
事实上,在消费助力升级和科技创新助推下,中国租车行业过去五年持续发展,市场吸引了多方关注和布局,除了头部企业,地方市场也出现了不少租车企业。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5月8日,租车相关企业近132.7万余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4.5万余家。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也开始加大对汽车租赁企业的投入,数据显示,2017—2022年期间,我国汽车租赁领域共有298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达到2074亿元。
根据相关机构预测,2025年,我国租车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585亿元,预期未来五年内将实现翻倍增长。行业人士分析,租车市场在今年暑期来临前会迎来新一轮高潮,其中第一波旅客将集中在端午节前后出发。
租车公司“鱼龙混杂” 第三方平台相关投诉频出
随着租车行业入局者增多,租赁公司良莠不齐也引发了经营乱象,押金难退、刮痕坑人、报价不清等乱象,在租车市场屡见不鲜,这极大的伤害了行业健康发展的势头、消磨着消费者信心。
新华财经发现,在小红书、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上有不少消费者投诉租车乱象。初步梳理发现,消费者最易遇到以下四个“大坑”。
首先,是入驻商户鱼龙混杂,平台核验与管理不规范。消费者李先生对新华财经表示,今年3月份在三亚市出游期间通过悟空租车平台租下一台2021款古思特,当地车行实际提供车辆与平台预定的车辆信息不一致,且平台电子订单显示的车型和车牌号与车行提供的纸质合同信息不符。李先生质疑:“这家车行此前曾被监管部门约谈,但租车平台并没有显示这类对消费者决策至关重要的信息,也没有对车辆信息做好核验。”
第二,平台价格歧视,出现同车同店不同价。在某第三方租车平台上,记者发现,同一时间同一车行展示给不同消费者的同一款车辆的价格并不一致。也有消费者反映,其通过平台定好车辆后,订单又被商家取消,而消费者重新下订单后,显示价格已高出近一倍。
第三,预授权免押金成“温柔一刀”,平台扣款“不商量”。消费者隆女士今年2月通过哈啰租车租下一辆科沃兹,车辆行驶50多公里后出现故障,车行与隆女士在修理费承担问题上发生分歧,在双方责任尚未厘定的情况下,隆女士在哈啰租车绑定的信用卡被平台扣款,隆女士投诉称平台在扣款前并未与她充分沟通。
第四,部分平台的格式条款有失公平。接受新华财经记者采访的行业资深律师表示,部分第三方平台用户租车协议对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不足。她以某平台协议为例解释道:“可以看出,全文条款对于消费者违约行为的违约责任做出明确的约定,但是平台对其自身违约产生怎样的违约责任却没有说明,条款明显是不对等的,那么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维权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夯实主体责任 整治应同步
专家认为,屡见不鲜的租车纠纷背后,除了企业的不自律外,也和租车市场长期以来发展不充分分不开。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电子商务法研究中心主任薛军认为,租车行业乱象背后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小微型客车租赁企业的违法成本比较低、“宰客”没有顾忌,这与市场经营主体责任未落实到位有一定关系。
薛军介绍,目前线上租车平台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汽车租赁公司进驻汽车租赁第三方平台,模式可以类比为商家入驻电商平台;二是自营平台,汽车租赁公司自建线上平台,以自有车辆开展租车业务、并作为车辆出租人跟用户订立租赁合同。
“对于前者来说,租赁法律关系的实际上是入驻平台的汽车租赁公司与消费者建立的,这也导致它一方面可以吸引商家入驻完成快速扩张,但一方面也在消费者保护和维权方面较为弱势,可能影响到用户体验。”薛军认为,第三方平台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平台责任,比如完善用户评价机制、完善小微型汽车租赁企业信息公开,加强信息核验等,“尤其是对于投诉比较多的、或涉嫌欺诈消费者的公司平台要及时处理甚至下架。”对于自营租车平台,也要严格履行合同,做好消费者保护,同时发挥透明、规范、标准化的内在优势,助力行业整体向善发展。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发表评论